查看原文
其他

曹阳内心的春天 | 无人街景、河湾、雪山,他早早画好了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作者丨刘洵 谢礼恒
编辑 | 谢礼恒
作品 | 曹阳
设计丨西子

- 曹阳《草地No.01》130x100cm -

- 曹阳《草地No.03》50×60cm 2014 -

我在彭县教书的那些年,每次上成都办事,都会途经一条不知其名的小河,如果我们把路程一分为二,这条小河在距成都还有三分之二路途的地方便消失掉了。

为这条小河,每次从彭县出发心境总是愉快的,河的两岸满是灌木和小树林,无论是秋天还是冬季以及像现在这样的早春二月,沿途妙不可言的景致总会令我生出许多感慨……

- 曹阳《草地No.04》65cm×81cm 2012 -

- 曹阳《草地No.09》160×100cm -

- 曹阳《草地No.010》120×70cm -

- 曹阳《草地No.011》135×90cm -

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如此糟糕,但是就在我们人类聚居的城市边缘,自然依旧按照它自身的节律向人类传递恒古的优雅,这不能不说是自然无边的宽容了。

往后我甚至发现延河的两岸有白鹭嬉戏,匆匆的路人不一定都会留意这样的闲趣……

确实是一种成都这个城市特有的闲趣。

- 曹阳《草地No.015》135×90cm -

- 曹阳《草地No.016》135×90cm -

- 曹阳《草地No.017》60×40cm -

- 曹阳《草地No.019》150×80cm -

都的南门外有一条叫做“沙河”的河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小学生去河边写生,这条河流目睹了现如今人到中年的成都油画家童年的成长经历,那个年代还不太时兴“考前集训”。

“沙河”周围的一切差不多就与现在车窗外所看见的这条两岸有白鹭嬉戏的彭县小河一模一样,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一百年前“死水微澜”时代的成都郊外的景致也就是这样的闲散、慵懒。远处灰蒙蒙的,近处也没有过分明亮的颜色或者是挺拔突龌的树枝,没有辉煌的落日,也没有凄惨的愁云,更不可能读到惊心动魄的史诗的暗示……就是慵懒和倦怠,远方飞来的白鹭顷刻间就会被染上这层迷蒙的闲适。

- 曹阳《河边风景No.06》100x80cm -

- 曹阳《河边风景No.01》130×100cm -

- 曹阳《河边风景No.06》130×100cm 2010年 -

- 曹阳《河边风景No.09》135×90cm -

故乡成都这番闲散的人文状态倒并不是我心仪的氛围,不过这样的自然景致被艺术作品传达出来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当它变成一种审美情趣的时候。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中国本土画家的作品当中常常可以感受到这分闲适,那是一种技术稍显稚嫩但艺术精神却极为天然本真的艺术状态。是一种我们这个时代难觅踪影的珍贵的艺术元素。

在我们这个时代甚至纯粹意义上的风景画也都难觅踪影了。

- 曹阳《风景No.06》100×80cm -

- 曹阳《风景No.09》100×80cm -

- 曹阳《高原风景No.01》60x50cm -

- 曹阳《高原风景No.02》60x50cm -

我前段时间在与曹阳的一次电话当中证实了他近些年的系列油画《河湾》,素材正是来源于这条彭县郊外的两岸满是灌木的小河。

批风景画在本质上与他几年前的古老的街道和门没有区别,创作的原因都是艺术家发现了自己喜爱的景致,于是便带着这份兴趣去描绘,作品的背后没有太多值得探究的策略。

- 曹阳《门No.019》100×100cm -

- 曹阳《门影No.023》180×165cm -

- 曹阳《门影No.26》200×180cm 2008年 -

画面上无论是古老的院门和街道还是现在这条舒缓的小河,构图都十分单纯,门与街道无论是横或者竖的主要线条都大至上与画框的四边平行,构成稳定的效果,把观众的视线固定到稳定和宁静的心绪去欣赏画面的其余细节。

- 曹阳《门影No.031》180x165cm -

- 曹阳《门影No.036》180×165cm -

- 曹阳《青壁No.05》180×165cm -

- 曹阳《青壁No.09》180×140cm -

我本人更愿意把艺术家曹阳归类于依然在凭借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间古已有之的客观规律,比方说风吹树叶的律动以及春天的早晨夏天的夜晚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共同感受等等。依借这种规律掩盖下的内在逻辑来传递自己的内心体验正是这类艺术家还在坚守的艺术准则。

音乐大师塞巴斯蒂安.巴赫正是因为发现了音与音之间的构成方式同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存在惊人的默契,他的艺术直接表现这种“默契”,而后人利用这种“默契”来填写自己的经历。

- 曹阳《街景No.011》100×80cm 2003 -

- 曹阳《街景No.19》100×80cm 2002 -

- 曹阳《街景No.025》81×65cm 2016 -

- 曹阳《街景No.026》100×100cm 2016 -

美术大师桑德罗·波提切利和拉斐尔·桑西是仅次于巴赫的艺术大师,说“仅次于”并非因为他们的才情不如前者,而是因为相对“听”的艺术而言,“看”的艺术无可奈何地必须依赖于“客观存在”。

波提切利和拉斐尔之伟大就在于发现了宇宙客观存在的运动规律同人的思想活动的逻辑的密切联系;发现由人制造的线条与色彩同宇宙客观存在的“暗契”,波提切利利用这样的“暗契”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春天……他个人内心柔弱的春天。

(点击图片查看:刘洵的影像故事集《故乡的风景》:一本让人落泪的寂寞书

(点击图片查看:仁和·南谷艺术馆三人油画展丨曹阳、刘洵、王崇学的缓板而歌

(点击图片查看:曹阳:有轨道的漂泊,不如一个院落温柔。


艺术史演化到今天,就艺术形式而言,无数从事“看”的艺术工作者为摆脱掉“客观存在”的“通约”性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制造出五花八门无意义的、散乱的符号,这样的实验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每当人们希望创造些什么的时候,上帝便悄悄地发笑了……,面对浩瀚的宇宙,能够有所发现,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艺术家何尝不是如此!

古已有之的自然景观;古已有之的色彩与线条的法则,然后,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对经典的传统法则悄然拉开一点点距离,这就是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曹阳的油画艺术所得到的印象。

- 曹阳《边城No.01》130×100cm 2010 -

- 曹阳《苍茫高原》180×140cm 2016年 -

是一种怎样的的人生经验呢?

大约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几乎就没有什么本质变化的成都郊外的慵懒而迷蒙的田园风光,人们常常管这片边风景叫“川西坝子”,而实际的情况则是成都郊外的川西坝子与那些更遥远的川西平原是大异其趣的,那种彻彻底底的平淡无奇的安居乐业——午后的迷蒙、没有落日的黄昏常常令我生出别样的“乡愁”,差不多快要窒息的“乡愁”……而不像是我在川西高原感受到的可以吟诵的“乡愁”。 

说是快要“窒息”的乡愁,我想那一定是我个人的不可救药的偏执感受吧,在曹阳的《河湾》系列油画当中,至少那种“平淡无奇”的静静的乡愁应该是更多观赏者能够体会得到的……这,应该算是从小在成都长大的曹阳的生活经验之一个断面……。

- 曹阳《龙日坝No.03》150×100cm -

- 曹阳《路No.05》100x80cm -

- 曹阳《湿地No.05》120×80cm -

- 曹阳《塔公No.02》45×38cm -

曹阳的父母都是北方人,生活中的曹阳身上也确实没有显示出成都人的细腻和精敏,北方血统的行为延伸倒是常常体现在曹教授的举手投足之间,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完全可以从曹阳的《老屋》与《河湾》系列组画当中窥见端倪,它是通过相对“朴拙”的画面质感,相对笨重的笔触堆砌起质朴的画面表层肌理来呈现的…… 

曹阳这一代艺术家,由于政治和地理的因素,从学习绘画的最初阶段便浸润于浓厚的俄罗斯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时至今日,在笔触和肌理之间,同样渗透出这样一种在文化启蒙阶段影响至深的精神元素,一种俄罗斯式的怀旧与伤感,只不过这种异国情调是静静的融入那种“平淡无奇”的的乡愁的背景深处,正是这样一些综合的元素,构成曹阳今天的油画风貌。

我在曹阳工作室进大门左面的墙上欣赏到的一幅名字叫做《树枝与河湾》的油画,它是这组油画我最喜爱的一幅,天空和地面的分割恰到好处,十分简洁单纯的画面,……我想说的是比较它对面墙上的那幅《河湾025》,我更加喜爱这一幅《树枝与河湾》。

可能是因为个人气质的原因,总体上讲我更心仪于曹阳近些年的《河湾》系列组画,柔和的树枝与坚实的大地;远与近、轻与重、柔和与坚实的对比,这些应该是欣赏《河湾》系列组画画质的进入点…… 

- 曹阳《河湾风景No.03》92×73cm -

迷蒙的气息是这组油画的总体格调;颜色的明度对比被大大减弱,暖灰色的大地被流动的笔触覆盖,浅灰色的天空与水面因“同类色对比”的微弱变化隐藏在略显苍悠的“刮痕”背后。与此同时,因为痴迷于淳厚体感的多年塑造经验,在清淡的画面上依然保持了传统油画厚润的质感,它们表现在大地与天空的交汇处,以及小河沿岸曲折的线条都被处理的浑然润泽,因为被包裹在这样的记忆的迷雾当中,观者距呈现的景物总有一种遥不可及的空间感,即便是象征生命痕迹的岸边的植物,相对“饱和”的暖黄色调,也被有效的浸润在深浅不一的象征大地和空气的暖紫灰色里。

在迷蒙温柔的画布上,唯一自由而舒展的便是沿河的树枝,它们被略带工笔的方式逶迤于暖灰色的天空背景之上,这些冬季里富于灵性的树枝尽管在颜色的设计上与灰色的天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向上攀延的明晰的线条却十分突出的显示了生命的迹象……或者可以被理解为画家自己的灵魂?

- 曹阳《河湾风景No.023》135×90cm -

“我喜欢温暖的感觉”。

曹阳这样对我解释他的艺术趣味。

在这幅客厅左边墙上的题为《树枝与河湾》作品当中,我的确感受到一种区别于欧洲古典时期的油画所呈现出的那种饱满浓烈的温暖,而是被另一种浅淡的、素雅的温暖所取代…… 

即使是浮现在迷蒙表层的那些“刮痕”,那种常常被我们称之为“油画语言”的东西,在曹阳的《河湾》系列组画里其实已经和油画艺术史上的灿烂成果悄然拉开距离,无论是在伦布郎或者德拉克洛瓦乃至于距离我们更近的弗洛伊德,他们画面上的“刮痕”,从物理上讲是深入地嵌于画布底层同时凸现于所描绘的一切之上……,厚重的体积感乃至于浓烈的对具体物象的迷恋,这样一种“撞击”性的再现在伦布郎、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当中是显而易见的,简直就是精神所在!

- 曹阳《雪No.02》130×100cm -

- 曹阳《雪No.03》160x130cm -

- 曹阳《雪No.06》100x80cm -

似乎能够嗅到性亢奋之后粘呼呼的味道;那种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体的夹缝中的“污垢”,被这样一种“刮痕”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心愿…你和我都不是想象的那样崇高;我们与动物别无二致!(我在理论上拥戴弗氏的观点,但幸好我是画家而不是哲学家,我在绘画作品上憎恶出现这样的情绪,那怕一点点……我猜测曹教授同样如此) 

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曹阳近期油画的表层的那些“刮痕”,比方说《河湾031》《河湾05》,空气中的横向刮痕”并非是显而易见的,它清晰但只是浅浅的悬浮于空气当中——它是对柔和的、对比渐弱的色彩在消失以前的提示;令我们的目光因为迷茫在快要无法聚焦之前的挽留……挽留些什么呢?……淡淡的乡愁!

在油画《河湾038》《河湾012》《河湾016》《河湾039》当中这种淡淡的乡愁深深感动我的同时,还发现一种幼稚的趣味存在!

这种幼稚指的是构图的简练和深入描画时候回避免了早期的《老街》系列当中驾轻就熟的技巧性体感塑造。尽管是这样,画面依然营造出一种无比真实的氛围,比方说《河湾039》这幅河流尽头的桥,这种朴拙的刻画方式真的没有一些幼稚的趣味吗?然而它的确显示出无比真实———就像我从小在成都郊外看到的那样。

- 曹阳《雪No.013》65×100 2014 -

- 曹阳《雪No.07》73×60cm 2009 -

我忍不住想用“现实主义”一词来表述这座真实梦境中的小桥。

这样的清淡品质的确就存在于我们这座城市的郊外,至少目前还是这样的……对西方艺术大师而言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这情趣甚至也有别于俄罗斯艺术家的深沉的悲恸。

仅仅是通过笔调和颜色的安排含蓄的传递“民族话语”,这是我对曹阳油画的观后感,我甚至于还想用“乡土”“客观的”这些词汇来叙述他的画风,同时也担心给他的艺术在面对观众的时候带来误解……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艺术批评界正处在一个滑稽可笑的时代。

- 曹阳《雪峰No.01》81×65cm -

- 曹阳《雪峰No.05》60×50cm -

- 曹阳《雪峰No.06》100×80cm -

“客观”、“写实风格”这些词汇在当代中国艺术圈都是敏感而危险的讯号,因为从很遥远的年代开始,中华民族就已经习惯于被集体催眠。

在绘画艺术领域,“客观主义”的真实含义至关重要,那应该是涉及到是什么使绘画成为艺术?那就是思想活动的逻辑与线条、色彩特有的逻辑完全一致,而线条与色彩如果失去同宇宙客观存在的暗契,则只能是无意义的、散乱的符号……,换言之,由人制造的图像只有通过客观存在的“自然肌理”发生对应,才可能产生有机的内在逻辑,与人的精神融合在一起。

就像这条恒古不变的小河,流动的纹理在不同时代的画家记忆里留下不同的痕迹。

我想说的是——绘画艺术必须依存的可视规律。

- 曹阳《雪峰No.031》65cm×81cm 2014 -

- 曹阳《雪山No.03》135×90cm -

从理论上说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目标是希望唤醒公众,恢复世界和谐的的秩序,不过惨痛的代价是二十世纪初以来艺术家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公众的感官却日渐麻木,更加适应丑恶;远离崇高。

我们的国家则忙于与这场运动“接轨”,乃至主流艺术家群体因为身份与职业的需要,大都是行色匆匆……关注“宏大叙事”;以艺术利刃贬斥社会的丑恶为己任,渐行渐远……远到与普通人、与画家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关联的“境界”,这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现状。

在此背景下,对曹阳的艺术的关注则多了一层有趣的话题。 

曹阳的艺术全然飘浮在主流话语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并非艺术家本人通过深思熟虑地把握全局、逆潮流而动、后发制人等等等等,再策略的给自己“定位”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像曹阳这样的艺术家受到天性的规范而不能勉为其难的跻身于这场运动。

飘浮在主流话语之外的人与事必然遭遇到某些滑稽可笑的事情……透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差不多可以一窥时代的风貌。 

- 曹阳《雪山No.07》130x100cm 2013年 -

- 曹阳《雪山No.09》150×120cm -

- 曹阳《雪山No.25》85×61cm -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天性纯厚的曹阳在与阔别多年的爱徒W交换艺术观点。

站在曹阳的近作“河湾组画”面前,W颇为爽直的给老师提出策略性的建议:如果让画面上的树枝怪异起来,如德国的大师BWX那样,市场走向一定会大大提升!    客观地说,W的建议并非无稽之谈。毕业后的这些年,W依靠婚纱影楼做摄影师的职业,不死不活的一路走来,近两年受灵感的指引,画了一批看上去既怪异又恶心的油画,商业上大获成功,在首都北京建立了个人工作室……这一次是百忙中专程探望老师来的。    对学生诚挚的建议,曹教授内心充满了感激。      所幸的是,感激归感激,曹阳画面上的那些树枝终于没有如德国的大师BWX那般怪异起来。

在现代中国艺术界,由艺术学徒发展到艺术明星都必然会面临“转型”的问题,就是“树枝怪异起来”的过程,这本质上是向商业成功的范例靠拢。商业成功者当中也并不是没有真材实料,不过这少数的天之骄子在面对自己作品的时候,其实并不会感到由内心生发出的树枝的“怪异”,那种在旁人看来的“怪异”对他恰好是顺理成章的。耐人寻味的是千百万企图模仿“怪异图式”的后来人,在“转型”过程中悲壮地死去,这其间不乏功成名就的艺术名家。

- 曹阳《雪山No.033》60x50cm -

- 曹阳《雪山No.36》60x50cm -

曹阳的固守完全可以从画家的生活中找到答案。

模范丈夫、慈父、最孝顺的儿子这些形容词用于曹阳身上是恰如其分的——工作室也就是这个家庭其乐融融的郊外“别墅”;朋友们的音乐聚会兴头正浓,要开车接父母的惯例让曹阳悄然离去;好不容易等到摄影光线适中的时候曹阳必须赶回学校接儿子回家……看得出生活于曹阳是第一位的,而我们的时代,对广大忙忙碌碌的艺术家而言,名利是第一位的。

从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当中自然流淌出温暖和谐的颜色和平静的构图……以兴趣和爱好坚持绘画创作的艺术家毕竟不多,应该不仅仅是依靠所谓执著的追求,天性的规范导致投机与冷酷策略的能力为零,就是希望偶尔出卖一下自己的灵魂也会因为笨拙不堪而丧失了买主。所以还是永远像初入门径的学徒一样,穿过亘古的河流去发现故乡原本的面貌。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推荐消隐百年,他终于辗转找到鲁迅当年从日本购回的植物标本! 封城时刻,回去的人回不去的人,都看看他镜头里故乡的风景 第三种绝色 | 魏葵新作《月色与雪色》系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